成為AI達人:十個超實用ChatGPT實戰技巧

AI工具教學

圖片描述

一、角色與情境框架化

說明
先讓 ChatGPT 知道「它是誰」「在幫誰」「要達成什麼」。這能把焦點放在你在意的對象與結果上,避免內容偏題或空泛。

什麼時候用
當回答常離題、需要特定語氣或專業角度、要針對明確受眾寫內容時。

指令示範

你現在是職涯顧問,面對剛畢業生,情境是準備第一份正職面試。
目標是做一週面試準備計畫。請用白話,不用術語。

二、任務分解(結構化)

說明
把大問題切成幾個小步驟,並說清每步需要的輸入與要交付的產物。這樣比較不會一次做太多而出錯。

什麼時候用
當題目很大或很模糊、第一次做不知道從哪裡開始、需要把流程交接或分工時。

指令示範

先列 3 個步驟,每步說明輸入與輸出。
現在只做第 1 步:定義範圍與成功標準。

三、明確輸出格式

說明
先規定輸出的長相,例如表格、清單或固定欄位。這能直接貼到簡報或文件,也方便比對與追蹤。

什麼時候用
當你要比較多個方案、要把結果放進簡報或表單、要確保不同回合的輸出一致時。

指令示範

用表格輸出,欄位:重點|原因|下一步。每格不超過 20 字。
先給 1 行範例列,再開始正式內容。

四、範例驅動(Few-shot)

說明
先給一段你認同的樣式,要求它學相同的風格與結構。比單純形容風格更快對齊。

什麼時候用
當你在意品牌語氣、多人協作要統一寫法、要把舊內容改寫成新版本時。

指令示範

參考下面示例,照同風格重寫我的簡歷摘要,保留三段式結構。
【示例】我擅長把資料轉成行動,三個月把客服回覆時間減半…
【待改寫】(貼你的原文)

五、約束與邊界

說明
先講清楚「一定要有什麼」與「不可以出現什麼」。這會縮小範圍、降低風險,讓答案更可用。

什麼時候用
當時間有限、主題敏感或有合規限制、內容容易發散時。

指令示範

必須:提供 3 個可行步驟;每步含時間估計;給今天能做的第一步。
不要:專業術語;空泛建議;超過 150 字。
若有衝突,優先順序是可執行性、正確性、完整性。

六、交叉比對(兩版方案+自評擇優)

說明
請它針對同一問題產生兩個版本,並依規則自我評分後選出較好或合成一版。能降低單一路線的偏差。

什麼時候用
當你在選標題或文案、比較兩種策略、對單一答案沒有把握時。

指令示範

請給 A、B 兩個標題。依清晰度、吸引力、受眾匹配度各 0 到 5 分自評,
每項理由不超過 12 字,最後擇優並給最終版。

七、反例測試

說明
先給出結論,再請它主動找出可能失敗的原因,並附上影響與修正辦法。這能提早補洞,讓方案更穩。

什麼時候用
當你要對外提案、產品或內容即將上線、面臨關鍵決策前。

指令示範

先給一行結論。接著列三個可能失敗原因,各附影響與修正辦法。
最後給修正版結論。

八、參數化模板

說明
把常做的任務做成固定架構,輸入不同變數就能批量產出。可同時保留一致性與效率。

什麼時候用
當你要面向不同受眾或市場產出同類內容、重複性工作很多、團隊需要統一格式時。

指令示範

任務是寫學習計畫,固定段落:目標|方法|今天第一步。
受眾={學生, 上班族};時長={30 天, 90 天}。
請對每組變數各產一版,每段不超過 30 字。

九、自檢評分(Rubric)

說明
要求它先依指標自我檢查並列出缺口,再出修正版。這能降低錯漏與空話,讓內容更可執行。

什麼時候用
當內容需要可靠度、需要落地成行動、你不想逐段手動審核時。

指令示範

先產初稿不超過 150 字。依正確、完整、可執行三指標各 0 到 5 分自評,
列出缺口。根據缺口修正一次,最後附一句我現在要做什麼。

十、迭代回合設計

說明
先約定三個回合與停損條件。先出可用骨架,再補資料,最後定稿。能防止無止境修改。

什麼時候用
當期限逼近、多人協作需要對齊節奏、需求可能變動但仍要穩定交付時。

指令示範

回合一交付骨架與標題上限 120 字。
回合二補兩個案例或數字與風險對策上限 180 字。
回合三定稿與行動清單包含今天第一步。
若關鍵資料缺超過四成就停止並列出資料需求。

推薦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