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的四種類型:機械、分析、直覺與共鳴
2018年,台灣大學資管系教授黃明蕙與馬里蘭大學特聘講座教授羅蘭.魯斯特(Roland Rust)於《服務研究期刊》(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)上發表了題為《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》(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)的論文,深入探討人工智慧(AI)如何取代人類的服務工作。
該研究將AI分為四種類型,分別為機械型AI、分析型AI、直覺型AI與共鳴型AI。
1.機械型AI
機械型AI基於特定規則,自動執行重複性的任務,無法感知環境以做出即時反應。由於環境高度重複,機械型AI更新速度較慢,並限制模型的智能程度以確保流程一致性。
該研究提到,雖然機械型AI不會感到疲勞,在標準化流程方面優於人類,但隨著時間學習提升有限。
2.分析型AI
分析型AI能夠處理大量資訊,解決問題並從中學習。常見應用包括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,透過演算法迭代學習,尋找深度有價值的訊息。例如:基於客戶數據進行大規模個人化推薦。
該研究指出,分析型AI被稱為「弱人工智能」,在演算法不變的情況下容易犯相同錯誤,並難以擁有人類般的靈活性和直覺。
3.直覺型AI
直覺型AI擁有創造性思考能力,能夠根據新情況調整。直覺型AI屬於「強人工智能」,能夠像人一樣靈活運作,回答新問題並從經驗中學習,避免輕易犯相同錯誤。
該研究提及,直覺型AI適用於複雜、創造性、整體、混亂、經驗和情境性的任務,例如:提供複雜且個人化的旅行服務安排。
4.共鳴型AI
共鳴型AI能夠認識和理解他人情感,並適當回應,甚至擁有影響他人情感的能力。此類型AI適用於人際相關技能,協助人們對他人的感受保持敏感,並與他人有效合作,例如:溝通、關係建立、領導和談判。
該研究分析,雖然AI是否能像人類一樣感受存在爭議,但目前共鳴型AI在服務應用方面的案例仍然非常有限。
透過以上四種分類方式,企業能夠有效理解AI的多種應用。在接下來的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這四種AI在服務領域的表現狀況。
黃揚博(政大企研碩士、識商創辦人)、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
Huang, MH., & Rust, RT. (2018).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.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, 21(2), 155–172.